

福建大為能源 | 應將甲醇作為新興能源,納入國家能源體系。
發布時間 : 2023-10-16 瀏覽次數 : 456 次
當前,面對“缺油、少氣、富煤”的能源結構,如何在此基礎上探索岀一個既能保障能源安全又能實現清潔利用和環境友好的能源消費體系,是我國能源人必須提交的答卷。一是依托資源稟賦,二是要因地制宜來做好這項工作。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克昌在稍早前舉辦的“第九屆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峰會上提出“要防范不切實際的能源轉型”,給能源消費政策制定提出的一個警示。
謝克昌認為,當今如果沒有煤,日子很難過。因此,煤炭要革命,但絕對不是要革煤炭的命,而是要在全產業鏈上實現綠色、開發、清潔、高效利用。
“對中國而言,以煤為主的格局決定了能源轉型發展的立足點和首要任務,是推動煤炭清潔高效開發利用。”謝克昌表示,值得注意的是,要在能源體系框架下進行能源轉型和結構優化,防范不切實際的能源轉型對經濟發展和能源供應造成的傷害。
發展甲醇燃料符合我國能源基本國情
2018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70%,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達到46%。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消耗的大量石油和天然氣依靠進口,直接導致我國的能源安全難以得到保障。

發展甲醇燃料已具有基礎條件
上世紀第一次石油危機發生時,國際汽車內燃機領域開始嘗試將甲醇作為石油替代燃料。石油危機結束后,石油供應緩解、價格下降,甲醇作為燃料退出了應用體系。我國甲醇汽車和甲燃料的應用,始于上世紀70年代,先后有原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部分高校和硏究院所、地方政府、部分企業參加應用研究和工程化研制。
2012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關于開展甲醇汽車試點工作的通知》,正式在山西、上海、陜西、甘肅和貴州的10個成熟組織開展甲醇汽車的試點工作。試點共有1024輛甲醇汽車參加,由乘用車、廂式貨車、公共客車和重型卡車構成,總行駛里程達1.84億公里,采集了涉及經濟性、環保性、可靠性、安全性、適應性的5億多條技術數據 。

歷經近60年的努力,甲醇汽車的發展和甲醇燃料的應用,無論是生產技術、生產裝備還是應用術,都已具有完全的知識產權和成熟的技術體系,完全可以開展更廣范圍的合作和協作。需要說明的是,中國甲醇燃料的推廣應用,一直是以市場化形式進行,沒有依賴政府的財政支持。甲醇料在動力和熱力燃燒領域應用的技術水平,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將甲醇納入大規模替代石油、實現碳基燃料清潔利用,由此帶動相關產業轉型升級,具有基礎,具備條件。
推廣應用還需扶持政策推動
2019年3月份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委聯合發布的《在部分地區推廣應用甲醇的指導意見》,正式將甲醇汽車和甲醇燃料合法推冋汽車和燃料市場,對于推動甲醇汽車和甲醇燃料應用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甲醇汽車和甲醇燃料推廣應用的實踐中,特別是在實際操作和運行中還存在很大困難。這就需要加快甲醇燃料輸配加注系統的建設,加大宣傳引導力度,更重要的是要加速解除政府管理層面已經明旵影響發展進程的規章制度的制約,破解存在的諸多掣肘因素。

中國的甲醇產能已近億噸,接近年消耗汽油的水平。我國甲醇的生產,不論是在原料還是技術方面,都不存在任何瓶頸制約;在可再生甲醇的合成生產方面,更是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將甲醇作燃料推廣應用,實現低碳清潔利用,既是中國發展多元化能源體系的需求,相信也是全球的共識。

FU JIAN DA WEI
福建大為新能源
更多資訊 請掃碼關注二維碼